Code前端首页关于Code前端联系我们

Vue3里的toRaw是干啥的?实际开发咋用明白?

terry 2小时前 阅读数 4 #Vue
文章标签 Vue3;toRaw

咱做Vue3项目时,肯定碰到过响应式对象的事儿,比如用reactive包了个对象,想直接拿到没被响应式处理的原始数据,这时候toRaw就派上用场了,但很多同学刚接触时,对toRaw是干啥的、啥时候用、咋避坑这些问题犯迷糊,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,把toRaw的知识点和实操技巧讲清楚~

toRaw到底是干啥的?

先得明白Vue3的响应式原理,Vue3用Proxy对数据做代理,把普通对象包成“响应式对象”,比如你写const state = reactive({ name: '张三' }),state就是被Proxy处理过的响应式对象,它内部和原始对象(也就是{ name: '张三' })是有关联的。

那toRaw是干啥的?简单说,toRaw能把响应式对象还原成它对应的原始普通对象,举个生活例子:你把新鲜水果(原始对象)放进保鲜盒(reactive包装),toRaw就像打开保鲜盒,把里面的水果取出来,这时候拿到的原始对象,和响应式对象是“脱钩”的——修改原始对象不会触发Vue的响应式更新,因为它没被Proxy代理了。

为啥要有这功能?因为响应式追踪(依赖收集、触发更新)是有性能开销的,某些场景下,咱只需要纯数据操作,不需要Vue跟着“瞎忙活”,这时候用toRaw拿到原始对象,能减少不必要的性能消耗。

哪些场景必须用toRaw?

不是所有地方都得用toRaw,得看具体需求,这几个典型场景,用toRaw能解决大问题:

大数据量的纯数据操作

比如你要处理一个超级大的列表,里面有几千条数据,如果直接操作响应式对象,Vue会一直跟踪每个属性的变化(依赖收集、触发更新),这会拖慢速度,这时候用toRaw拿到原始数据,一顿操作猛如虎(排序、过滤、批量修改),操作完再把处理后的数据塞回响应式对象里,性能能提升一大截。

举个代码例子:

const bigList = reactive([...几千条数据]);  
// 拿到原始数组,避免响应式追踪  
const rawList = toRaw(bigList);  
// 纯JS操作,速度更快  
rawList.sort((a, b) => a.id - b.id);  
// 操作完再赋值给响应式对象(触发一次更新)  
bigList.splice(0, bigList.length, ...rawList);  

和第三方库交互时

很多第三方库(比如图表库ECharts、表格库Xlsx)需要传入普通JS对象,如果直接传响应式对象,可能会因为Proxy的“额外包装”导致库解析出错,甚至报错,这时候用toRaw把响应式对象转成原始对象,再传给第三方库,兼容性更好。

比如给ECharts传配置:

const chartOption = reactive({ /* 一堆配置 */ });  
// ECharts不认Proxy包装的对象,转成原始对象  
const rawOption = toRaw(chartOption);  
myChart.setOption(rawOption);  

避免不必要的响应式嵌套

有时候响应式对象里嵌套了其他响应式对象,而你想“一刀切”拿到最原始的结构,比如有个响应式对象里包了另一个reactive对象,用toRaw能直接拿到最外层和内层的原始对象,避免多层Proxy嵌套带来的复杂度。

toRaw和reactive、markRaw咋区分?

Vue3里和“响应式包装/解包”相关的API不少,最容易和toRaw搞混的是reactive、markRaw,得把它们的区别理清楚:

toRaw vs reactive

  • reactive:把普通对象包成响应式对象(Proxy实例),是“包装”的过程。
  • toRaw:把响应式对象还原成原始普通对象,是“解包”的过程。

举个栗子:

const origin = { name: '李四' };  
const reactiveData = reactive(origin); // 包装:origin → reactiveData(Proxy)  
const rawData = toRaw(reactiveData); // 解包:reactiveData → rawData(就是origin)  
console.log(rawData === origin); // 输出true  

toRaw vs markRaw

  • markRaw:给一个对象“打标记”,让它永远不会被reactive包装成响应式,哪怕你后续用reactive包它,也没用,返回的还是原始对象。
  • toRaw:只针对已经被reactive包装过的响应式对象,把它还原成原始对象,如果给markRaw处理过的对象用toRaw,没啥效果(因为它本来就没被包装成响应式)。

举个栗子:

const obj = { info: '别包我' };  
const markedObj = markRaw(obj);  
// 用reactive包markedObj,没用,返回的还是markedObj(原始对象)  
const tryReactive = reactive(markedObj);  
console.log(tryReactive === markedObj); // 输出true  
// 对markedObj用toRaw,因为它没被包装成响应式,所以返回自己  
const rawMarked = toRaw(markedObj);  
console.log(rawMarked === markedObj); // 输出true  

实际开发用toRaw要避开哪些坑?

toRaw看似简单,但用错了容易出bug,这几个常见“雷区”得避开:

误以为修改toRaw结果能触发更新

前面说过,toRaw拿到的是原始普通对象,修改它的属性不会触发Vue的响应式更新。

const state = reactive({ count: 0 });  
const rawState = toRaw(state);  
// 错误操作:改rawState,视图不更新  
rawState.count = 1;  
console.log(state.count); // 还是0,因为rawState和state已经脱钩了  
// 正确操作:改响应式对象state才会更新  
state.count = 1;  
console.log(state.count); // 输出1  

所以记住:想让视图更新,必须操作响应式对象本身;toRaw拿到的原始对象,只适合“纯数据操作”,操作完再同步回响应式对象。

对非响应式对象用toRaw

toRaw的参数必须是reactive包装过的响应式对象,如果给普通对象、ref对象(注意ref和reactive不同)用toRaw,会发生什么?

  • 给普通对象用toRaw:返回它自己(因为没被包装过,没原始对象可还原)。
  • 给ref对象用toRaw:ref对象的value如果是响应式对象,toRaw(ref.value)能拿到原始对象;但toRaw(ref)没用,因为ref本身不是reactive包装的对象(ref是{ value: ... }结构)。

举个错误例子:

const refData = ref({ name: '错误测试' });  
// refData不是reactive包装的,所以toRaw(refData)返回自己  
const rawRef = toRaw(refData);  
console.log(rawRef === refData); // 输出true  
// 正确操作:如果ref的value是响应式,解包value  
const reactiveValue = reactive({ age: 18 });  
const refWithReactive = ref(reactiveValue);  
const rawValue = toRaw(refWithReactive.value);  
console.log(rawValue === reactiveValue); // 输出true(因为reactiveValue是响应式,被解包)  

滥用toRaw导致数据不同步

有些同学为了“性能”,到处用toRaw,结果数据在原始对象和响应式对象之间来回跳,导致逻辑混乱,比如在组件里,把toRaw拿到的原始对象存起来,后续修改时忘记同步回响应式对象,结果页面显示和数据状态对不上。

解决办法:只在“纯数据操作+性能敏感”的场景用toRaw,操作完立刻把结果同步到响应式对象里,保证数据链路清晰。

从原理角度,toRaw咋实现“解包”的?

Vue3的响应式基于Proxy,每个响应式对象(Proxy实例)背后,都对应着一个原始对象,Vue内部用了一个WeakMap来存“响应式对象→原始对象”的映射,当你调用toRaw(响应式对象)时,Vue会去这个WeakMap里查,把对应的原始对象捞出来返回给你。

打个比方:WeakMap就像一个“寄存处”,你把原始对象交给reactive包装时,reactive会把“Proxy实例”和“原始对象”的对应关系存在WeakMap里,当你要取原始对象时,toRaw拿着Proxy实例去寄存处查,把原始对象领走。

这样设计的好处是,WeakMap是弱引用,不会阻止原始对象被垃圾回收,避免内存泄漏,只有真正被reactive包装过的对象,才会出现在这个映射里,所以toRaw只对响应式对象有效~

toRaw的核心用法和心法

最后帮大家理个“心法”,以后用toRaw不迷路:

  1. 是啥:把响应式对象还原成原始普通对象的工具函数。
  2. 啥时候用:大数据操作要性能、和第三方库交互、解响应式嵌套的时候。
  3. 咋避坑:修改原始对象不触发更新,所以操作完要同步回响应式对象;只给reactive包过的对象用toRaw;别滥用,否则数据同步乱套。
  4. 和谁区别开:reactive是包装,toRaw是解包;markRaw是“永不包装”,toRaw是“解已包装的”。

其实toRaw就是Vue3给咱的一个“灵活开关”——需要响应式时用reactive包起来,不需要时用toRaw解包,在性能和开发体验之间找平衡,把这些逻辑吃透,写Vue3项目时碰到响应式数据的问题,心里就有底啦~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Code前端网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Code前端网发表,如需转载,请注明页面地址。

上一篇:toRef是干啥的?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热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