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启动前必做,把开发环境配齐
打算用Vue3做前端项目,却被“启动”环节卡壳?比如不知道该装什么工具、创建项目命令咋输、开发时本地服务咋跑……别慌!这篇从“环境准备→项目创建→本地开发→生产部署”全流程拆解,连新手常踩的坑都帮你提前避掉,跟着步骤走,半小时内让你的Vue3项目跑起来~
要让Vue3项目跑起来,得先把Node.js、包管理器、脚手架这几样“基建”备好。Node.js:前端项目的“发动机”
Vue3项目依赖Node.js环境(就像汽车需要发动机),得先装它,去Node.js官网选LTS稳定版(比如v18或v20),下载对应系统的安装包(Windows点.msi,Mac选.pkg),装完后打开终端(Windows用cmd或PowerShell,Mac/Linux用Terminal),输入 node -v
,能看到版本号就说明装对了(建议版本≥16,太低会有兼容性问题)。
包管理器:选npm、yarn还是pnpm?
Node.js装完后,自带了npm包管理器,但现在更推荐pnpm(下载快、省空间),打开终端,输入 npm install -g pnpm
,等安装完成后输 pnpm -v
验证,要是习惯用yarn,也可以 npm install -g yarn
,看个人喜好~
脚手架工具:Vite还是Vue CLI?
以前Vue2常用Vue CLI,但Vue3更推荐Vite——它启动快、热更新秒级响应,对现代前端工具链支持更友好,简单说:想快速搞Vue3项目,选Vite准没错~
用Vite创建第一个Vue3项目(3步搞定)
准备好环境,就能创建项目了,跟着敲命令就行:
终端里输命令,选模板
打开终端,先找个放项目的文件夹(比如桌面建个“vue3-test”文件夹,cd进去),然后输入:
pnpm create vite@latest my-vue3-app -- --template vue
解释下:create vite@latest
是用Vite脚手架创建项目;my-vue3-app
是你给项目起的名字(自己改);--template vue
表示选Vue模板(如果想玩React或Svelte,换成对应模板名就行)。
输完回车,会让你选框架(选Vue)、变体(选JavaScript或TypeScript,新手先选JavaScript)。
进入项目,装依赖
项目创建好后,终端输入 cd my-vue3-app
(换成你自己的项目名),然后装依赖:
pnpm install
(用npm就输 npm install
,yarn输 yarn
),这一步是把Vue3、Vite这些必备工具包下载到项目里,耐心等进度条跑完~
验证项目结构
打开项目文件夹,能看到这些关键文件/文件夹:
package.json
:记录项目依赖和脚本命令(比如启动、打包命令都在这);vite.config.js
:Vite的配置文件(后面改端口、配代理都靠它);src
文件夹:放业务代码(组件、逻辑、静态资源都在这);index.html
:前端项目的“入口页面”,Vite里它是核心入口(和传统Vue CLI不太一样,别懵)。
开发阶段:启动本地服务,边改边看效果
项目创建好,接下来要启动本地开发服务,实时看页面效果~
启动命令:一行代码跑起来
在终端(确保当前目录是项目根目录)输入:
pnpm run dev
(用npm就 npm run dev
,yarn是 yarn dev
)。
等终端输出类似 Local: http://127.0.0.1:5173/
,复制这个地址到浏览器,就能看到Vue3的默认欢迎页面啦!
热更新:改代码自动刷新页面
打开 src/App.vue
,把里面的内容改一改(比如把“Hello Vue”改成“Hello 我的第一个Vue3项目”),保存后浏览器会自动刷新,立马看到变化——这就是Vite的热更新,不用手动刷新页面,开发效率拉满~
进阶操作:改端口、配接口代理
如果想换个端口(比如不想用5173),打开 vite.config.js
,加一行:
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({ server: { port: 3000 // 改成你想要的端口,比如3000 } })
要是项目需要调后端接口,怕跨域,也在 server
里配代理:
server: { proxy: { '/api': { target: 'https://xxx.com', // 后端接口域名 changeOrigin: true, rewrite: (path) => path.replace(/^\/api/, '') } } }
这样前端请求 /api/getData
,会自动转发到 https://xxx.com/getData
,解决跨域问题~
项目结构拆解:这些文件都是干啥的?
刚接触Vue3,打开项目一堆文件可能晕,这里挑核心的讲:
src/main.js
:项目“总开关”
它是整个项目的入口文件,作用是创建Vue应用实例,然后挂载到HTML里,代码长这样:
import { createApp } from 'vue' import App from './App.vue' createApp(App).mount('#app')
解释:createApp(App)
用App组件创建Vue应用;mount('#app')
把应用挂载到index.html里id为app的DOM元素上。
src/App.vue
:根组件
Vue是组件化开发,App.vue是最顶层的“根组件”,所有页面和组件都嵌套在这,它的结构分三部分:
<template> <!-- 这里写HTML结构 --> <h1>Hello Vue3</h1> </template> <script setup> // 这里写JavaScript逻辑(setup语法糖,Vue3推荐写法) import { ref } from 'vue' const msg = ref('这是响应式数据') </script> <style scoped> /* 这里写样式,scoped表示样式只作用于当前组件 */ h1 { color: red; } </style>
src/components
:公共组件文件夹
比如你写了个按钮组件、卡片组件,都可以放这里,用的时候导入到其他组件里。
public
文件夹:静态资源
放不需要打包处理的文件(比如图片、字体),访问时用绝对路径(public/logo.png
,页面里直接写
)。
生产部署:把项目“推”到线上给用户用
开发完要上线,得先打包成静态文件,再部署到服务器~
执行构建命令,生成dist文件夹
在终端输入 pnpm run build
(npm/yarn同理),等命令跑完,项目根目录会生成一个 dist
文件夹——这里面就是能直接上线的静态文件(HTML、CSS、JS、图片这些)。
部署到服务器:两种常见方式
-
方式1:用Nginx部署
把dist文件夹里的所有文件传到服务器的Nginx目录(/usr/share/nginx/html
),然后改Nginx配置文件(/etc/nginx/conf.d/default.conf
),确保根目录指向dist文件夹,还要处理前端路由(如果用了vue-router的history模式,得配try_files):server { listen 80; server_name 你的域名; root /usr/share/nginx/html; # dist文件夹的路径 index index.html; location / { try_files $uri $uri/ /index.html; # 解决history模式下刷新404 } }
改完重启Nginx,访问域名就能看到项目啦~
-
方式2:托管到静态平台
不想自己搞服务器,用Netlify、Vercel这些平台更简单:把代码传到GitHub/Gitee,然后在平台里导入仓库,它会自动构建部署,连域名都给你配好(免费版足够个人项目用)。
新手常踩的“启动坑”,提前避开!
最后帮你排排雷,遇到这些问题别慌:
执行create vite
报错:“Node版本太低”
解决方案:去Node.js官网升级到v16及以上版本,重新装一遍Node,再试命令。
启动后页面空白,控制台报“Cannot find module”
大概率是依赖没装全,先删了node_modules
文件夹,再重新执行 pnpm install
,装完再启动。
热更新突然失效,改代码页面不刷新
先检查Vite是不是被其他进程占用端口(重启终端试试),或者看看代码里有没有用Vite不支持的语法(比如特殊装饰器),实在不行重启电脑,一般能解决~
现在再回头看,Vue3启动其实就是“环境→创建→开发→部署”这几个环节,每一步拆解后都不难,只要把工具装好、命令敲对、结构理清楚,再遇到问题对应排雷,新手也能顺利用Vue3跑通第一个项目~要是你在实操中还有其他疑问,评论区留言,咱一起解决~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Code前端网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Code前端网发表,如需转载,请注明页面地址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